一、尽量尊重事实:有的家族世系已经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祖,世系做的很完整,比如有的姓氏认泰伯为始祖,但泰伯的生卒年月都记录的很详细,这一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学过历史都知道,我国***早确切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如果家族人物有早于这个时间的,应该不会被认可的。因此,即使家谱上要写上生卒年月,建议加上个“约”字,这样比较符合事实。
二、尽量避免造字:当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家谱排版早就进入电子字库时代,但家谱中存在大量的异体字,给排版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在过去印刷家谱都是人工雕版,工人可以完全根据家谱续修人员写的字进行雕刻,因此印刷家谱异体字不是问题,现在电子排版了,如果字库没有,又须***用这个字的话,就需要人工造字。家谱信息化是家谱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家谱中存在大量的自造字,在网络上是不会被认可的,只能显示kb****,使家谱显得很不完整。其实在过去,识字的人相对较少,并且没有身份证,普通人的名字用字比较随意,在续修家谱时,续谱人员登记名字时好多是根据字音登记的,这样做好多家族成员也懒得去改,用字实际上是比较随意的。因此,在新续修家谱时,我建议对字库中没有的汉字,除非不是名人,找一个相近的字代替是***佳方案,并且更符合时代的发展。
比如釒冉这个字在字库中就找不到
三、没必要非要往历史名人上靠:每个家族几乎都存在,姓刘的一定要认刘邦,姓李的认李唐,姓岳的认岳飞为始祖,攀龙附凤严重。其实民间修谱始于南宋,到了清初民间才大兴修谱呢。好多朝代的皇家玉蝶都丢失了,始于清除的民间修谱是无法追溯到那么远的。因此续修家谱时要慎重追远,无法往上靠的就暂时别强靠,给后人一个研究的机会。
四、收集信息尽量完整:本人浏览过不少姓氏的家谱,大部分只记录人名,没有任何详细信息,给后人阅读、了解家族历史带来很大的困惑。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国史县志都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历史,但******家谱漏掉了这些关键信息。因此我建议在新续修时,尽量收集完整,***基本的如生卒年月,这样会给后人了解家族带来很大的便利。
新修的家谱信息尽量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