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sjp 添加时间:2018-05-11 11:14:34 浏览:
读老家谱随想之三--崇晶
大谦公于万历四十五年的《重修族谱序》中明言:“我二伯父郯城公 俭于郯城致仕后,继先太父寻甸公 岐凤之遗志,于嘉靖癸丑岁始创存羊谱草”,即《崇氏族谱》创立于明嘉靖癸丑年(1553年)。
而蓉岗堂创立于何时呢?赐姓、受封显然与立堂没有必然关系,“今吾宗……聚族而谋,比闾相望,讲敦睦之谊,序天伦之乐”(三才公语)也不能说明蓉岗堂的存在。是那时先祖并不在意堂名,还是没有立堂呢?
本人以为,有主人,有货物,不挂招牌或把招牌放在店内也可以开店。晓春公道光二年谱就没有“蓉岗堂”字样。
那么一定需要呢?那要据实而言。“兵燹后之一世以上无所考由”(大谦公语),“元末角逐分争,吾邑介江淮之间,而当群雄割据之冲,宗支散轶,莫可考究”(三才公语)。即数百年前很多东西已经无法考究,演绎要有基础,编造要有人支持和相信。
先探讨立堂于龙岗,某材料说:“北宋时期,崇氏先祖……买下……芙蓉冈(今天天长龙岗)。从此,崇氏先祖就在这里开荒建府,设立祠堂。”那此后呢?“崇氏后人……举家迁入浙江余杭。又在余杭建府第,设祠堂”,看来祠堂就是蓉岗堂。因为“举家迁入浙江”,遗留的祠堂是闲置?是出让?是逐渐朽毁?伯亨公返回天长,居住在何处?是龙岗,还是崇家岗?能否用道光谱:“一世 伯亨 公所自出江南人也明始居天长东门外芙蓉岗为在城民户”来回答?
再探讨什么时期立堂,可能立谱时立堂,或立堂时立谱比较合宜。因为都是族内大事,不至于分开办。顺理成章就是明嘉靖前后。此时当然也就立在天长城东芙蓉岗(崇家岗)。能细读敦厚堂,来印证一下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