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繁花如云起,人间草木皆深情!
4月5日下午两点,一场天长明清科举与崇氏文化研讨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天长及周边县市的崇氏家族宗亲代表及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历时四个小时,首先市文化中心主任王震致欢迎词、崇鑫会长、崇晶,崇宗等分别就崇氏祖先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汇报发言,淮北师范大学邱瑰华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金长江,南京大学研究员干有成,历史文化学者王志高,原炳辉中学校长闵济林等,就明清科举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崇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追溯解读,崇氏家族名义会长崇斯元作答谢词。
追根溯源,感念先祖厚泽!据记载:崇氏先祖在唐虞之前曾随部落同盟跨越岷山,顺渭水东下,后鲧封于崇,为部落首领崇伯鲧率部落继续迁移。到商汤时期,崇氏既辅佐商王开创基业。如此推算,崇氏则是由公孙——姬——姒——崇逐步演变而来的。
崇氏是个多民族、多远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历史潮流的不断冲刷下,遍布天下,其中一支落在安徽天长。因此,天长无二崇,皆为同根生。而这支“蓉冈堂”的老根已深深扎在江淮沃土中,明清时崇氏培育出了崇士锦、崇杞林、崇家鳌三进士等贤达,对以后崇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近年崇氏家族的聚会,崇忠球、崇斯元、崇鑫、崇晓云、崇宗、崇晶、崇尔槽、崇少敏、崇启钰、崇之杰、崇飞、崇登山等族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据考证,崇氏在明清科举中德才之辈很多,敕赠荣禄大夫崇伯亨,敕赠修职郎,候选知县崇观,建始县知县崇志,寻甸府通判崇岐凤,扬州知县崇高等,不胜枚举。
这次崇氏文化研讨会,意在铭记历史,本着一脉相承,继承和发扬崇氏先贤的文化智慧,习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家。”会上,崇氏宗亲一致表示:一定会重视家教、家风的传承。
人和诸事顺,家和万事兴!千秋福地,蓉冈世泽!本次崇氏家谱追溯及文化探讨,也深深激励崇氏子孙继往开来,胸怀报国之志,孝行天下,忠裔家声!
为了使研讨会增光添彩,主办方特别邀请了,省书协资深会员,省篆刻研究会会员陈小旺,撰写了崇氏先贤崇晓枫和天长篆刻名家一道,引领天长篆刻发展及师承脉络一文,并为崇氏家族篆刻了“蓉冈堂”印章一枚。同时还邀请了市《雅风诗社》,中诗协,省诗协,中书协,省书协,省美协,省作协的会员:高大国、杨士明,许庆国,王浩田,李天昌,胡世跃,徐安林,陈玉、贡鸣,施素红等分别为崇氏宗亲家族会创作了诗书画作品,以示祝贺。
